English

博士论文因何芳踪难觅?

1998-02-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全根先 我有话说

自198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一大批博士研究生毕业,他们的博士论文也被源源不断地从各地送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保存。自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以北京图书馆为博士论文的全面入藏单位以来,至1996年底,北图共入藏博士论文27722篇,入藏率在97%以上。1997年入藏博士论文约为五千篇左右。两者相加,其总数已超过三万二千七百余种。其中文史哲类论文已超过二千一百余种,其数量约占全部论文总数6.4%左右。

为方便更多的人对博士论文的利用,北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做了如下工作:

(1)组织人员编写了《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1981-1990)》社会科学分册,共收入论文提要732条,其中文、史、哲类428条,约37.6万字,1992年6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2)组织人员编写了《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1981-1990)》理学分册,共收入论文提要2058条,约120万字,1995年5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3)自1987年起,由北京图书馆主办的《文献》杂志专门开辟了“博士论文提要”栏目,每期刊载近年来文、史、哲类博士论文提要一至二篇;

(4)1996年,北京图书馆中文编目部与自动化部联合,组织人员开始制作《博士论文影像数据库》,将所有博士论文的全文及有关检索信息输入电脑,制作光盘,这项工作已列入文化部当年重点科研项目,预计到2000年完成。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对博士论文这一特殊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投入了较大的关注,不少报刊和出版社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予以支持博士论文的发表与出版。每年都有大量的博士论文或全文、或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在各有关杂志发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每年都安排出版5-10部社会科学方面的博士论文,其中文、史、哲类论文就占有相当比率。台湾台北文津出版社也组织出版了《大陆地区博士论文丛刊》,主要出版近年来大陆地区文、史、哲类博士论文。此外,还有不少大学出版社也陆续安排出版本校部分博士生的毕业论文。

从以上情况看,我国近年来对博士论文的收藏、利用和出版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应该看到,这项工作也有需加强、完善的地方。尤其是文、史、哲类博士论文,其利用和出版情况还不是太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科本身的原因。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举国上下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受其影响,社会上对应用性较强的科研成果需求较旺,呈现求大于供的局面;而文、史、哲类博士论文,一般为基础性、学术性研究,应用性稍差,因此社会上对这方面博士论文的需求相对较少。

二是出版困难。由于出版这类博士论文大抵无经济效益可言,不少出版社不愿出版此类论文。尽管也有不少论文以零散的论文形式发表,或多或少地将其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但这与以专著形式整篇发表相比,其效果显然有所不同。

三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人力与物力的限制,作为博士论文收藏单位的北京图书馆难以将最新入藏的论文迅速地与读者见面,一篇论文从入藏到与读者见面,往往存在一段较长的滞后期。而且,即使读者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论文,其利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规定博士论文只供阅览不得外借、不得复印,无疑在客观上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并且,目前北图虽已可提供计算机检索,查询所有入藏论文的情况,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学科关键词方面的工具书,许多读者不熟悉关键词的用法,或因工作人员不熟悉有关学科而选用关键词不当,致使相当一部分论文无法在计算机上查到,存在有书找不到的情况。

我们认为,要提高我国博士论文尤其是文、史、哲类博士论文的利用率,应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条途径加以解决。如出版界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经费,使这些论文能更多地、尽快地出版。再就是北京图书馆作为博士论文的全面入藏单位,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可能,适当增加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服务手段,使北图的博士论文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文献价值,以利于科研和生产的开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